量检市值管理第360期(融客市值管理440期)

“惊魂19天”打赢“保壳战”——从溢价协同角度看ST大集(000564.SZ)

 两周前,我们关注了一夜爆火的供销社概念,从溢价协同角度分析了这一概念龙头——天鹅股份,后续这一“妖股”依旧表现亮眼。11月22日,部分投资者迎来了监管部门暂停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天鹅股份在强势走出11连板后遭遇连续跌停。
沾供销社就火的背景下,还有一只股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关注,而随之而来的大涨更是成为了公司的“救命稻草”,它就是徘徊在退市边缘的ST大集(供销大集)。回顾供销大集的发展过往,可谓命运坎坷,好不容易经过破产重整稳定了经营状况,摘掉了“*ST”,又要面对面值退市的风险,上演了“惊魂19天”。

此前很长时间,ST大集的股价都在1元附近进行着极限表演,但从10月10日股价重新跌破1元开始,这一形势急转直下,提前公布业绩、与意向战投达成合作等招数也没能将股价拉回安全线以上。到11月2日收盘,已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ST大集真正到了生死边缘。第19个交易日,受股东增持和供销社概念利好影响,ST大集股价回升至1元,保壳之战暂告一段落。
然而公司股价并未就此打住,到11月23日,ST大集再度涨停收盘,近16个交易日内录得14个涨停,累计涨幅达95.74%,总市值达352.6亿元。面值退市风险暂时消退,后续战略投资人引入和业务发展问题依然关键。
今天我们就从溢价协同的角度对危机重重的ST大集进行一次初步“体检”。在小程序首页输入公司代码/首字母/证券简称,进入ST大集的公司界面,可以看到ST大集截至2022年2季度的数据情况。
 
溢价协同 动荡下的“过山车”表现

通过【融客Online】小程序对ST大集打分初步发现,截止到2022年2季度,公司评级为B+,健康状况一般。近十年内在价值和市值均累计上涨,尽管增长稳定性欠佳,但两者暂展现出了较好的匹配度。
 
 

溢价协同值:截至2022年2季度,公司长期溢价协同值为0.75,短期值为0.02,近三个季度处在较高水平。把时间轴拉长,可以发现ST大集的溢价协同过往表现起伏很大,就在两年多前,公司长期溢价协同还运行在合理区间之下,继续向前追溯则是长达三年的下坡路。今年三季度以来,公司一边股价承压,一边业绩趋好,溢价协同能否进一步稳定还需时间验证。
 
 

行业偏离:截至2022年2季度,ST大集的行业偏离值为0.71,公司行业偏离受自身溢价协同表现主导,起伏波动较大。近一年的长期溢价协同表现领先于行业平均。
 

价值端方面,ST大集的价值变动和价值波动分别为5星和1星,公司内在价值增长主要受彼时的西安民生在2016年9月收购海南供销大集控股有限公司,后者业绩有明显提升所致。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公司业绩开始变脸,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内在价值加速下滑。好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破产重整,公司经营状况逐步企稳,价值端表现回暖。
 
市值端方面,ST大集的市值变动和市值波动同样分别为5星和1星,基本面的大起大落也制约着公司的市值表现。2015年重组进程披露前后,公司市值曾迅猛拉升,但高点过后开始持续下挫;今年以来,站在退市边缘的ST大集接连向外释放积极信号,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市值线再次回到价值线上方。
 

 
对标比较:我们将同行业(申万Ⅲ级——百货)市值前两位的ST大集和王府井作比较。经过本轮疯涨,ST大集的市值从月初的180亿元猛增至352亿元,超越王府井位居行业首位。
截至今年2季度,王府井的评级为B,较ST大集稍差,尤其在溢价协同上明显偏低。价值端和市值端分别来看,两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值累计均有明显增长,但稳定性均不足,特别是2018年后ST大集在价值端的总体表现很差,为了追求内在价值长期稳定增长和更高的溢价协同,公司还需在战略、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入布局。
 
市值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ST大集前身为西安民生,早在1994年就登陆深交所。2003年海航集团入主西安民生成为控股股东,2016年海航集团主导海南供销大集“借壳”西安民生上市,后于2017年更名为供销大集,同年完成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顺客隆55.8%的股权。
 

从近些年的市值表现来看,ST大集鲜有独立行情,市值总体处在低位波动,与行业指数双双落于大盘以下。
具体来看,从2017年开始,受海航集团债务危机影响,“海航系”股票出现暴跌。2017年11月底,供销大集作为海航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最早停牌,并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此后公司便频频开展资本运作,甚至一边减值处置自身资产、一边高溢价收购关联方资产,背后原因不得而知。
这其中,2018年5月披露的收购远成物流的方案备受关注,京东将参与定增,并由此战略入股供销大集。但这一收购方案最终告吹,此外,收购海航货运等大手笔交易也因种种原因中途夭折。
停牌8个多月后,供销大集于2018年7月20日复牌。然而复牌后的供销大集走势仿佛“过山车”,且在CDR大抽血、各大指数连续下杀等利空因素影响下,整体呈现补跌走势,市值一路下滑。且伴随着基本面表现不佳,后续也再难有根本改观。

巨额亏损和资不抵债,最终让供销大集不堪重负,股票被披星带帽。生死攸关的时刻,破产重组成了唯一出路。好在几经坎坷,通过重整工作,公司各项业务历史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换取新生总要付出代价,作为重整计划之一,供销大集进行的公积金转增股本大幅压低了公司股价,这也将公司逼到了面值退市的悬崖边上。
经过19天的惊心动魄,ST大集有惊无险打赢了面值退市战,公司也终于彻底扫除阴霾,并加速拥抱战投。在基本面向好的支撑下,公司也有底气在炒作过后争取市值的健康增长。
 
 
价值端: 海航系“棋子”艰难重生

 
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南海航二号信管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中国供销集团下属的新合作集团是对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股东。公司为大型全国性商品流通服务企业,定位于新时代集成商业运营商,主要业务涵盖百货购物中心、商超连锁、商贸地产及供应链创新业务。

时间回到2015年,天价“借壳”可谓是公司发展的分水岭。海航大量资产的注入,短期内迅速提升了公司业绩,彼时的西安民生净利润由6000多万元飙升至超4亿元。此外,根据收购的业绩承诺协议,公司2016年至2018年净利润应分别达到1.87亿元、14.3亿元和22.98亿元。

然而公司2018年业绩突然变脸,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大股东海航系、二股东新合作集团等22名补偿义务人也未按照约定进行股份补偿。在经历了频繁的资本腾挪后,此后的几年公司业绩持续萎靡,连续三年净亏损,同时留下了巨大的资金窟窿。

“老东家”海航集团尚处于流动性困局中,供销大集又是面临债务违约、业绩下滑的窘境。这样的背景下,供销大集被迫易主,新合作集团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268亿元的天价重组以近乎“闹剧”收场。
此后,作为海航系首批提起重整计划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供销大集的重生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并最终采取了“先重整、后引战”的策略。重整一年多来,公司经营顽强走出泥潭,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21.58%;实现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77.59%。这也是公司继一季报、中报后再度扭亏为盈,在百货零售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随着基本面持续改观、业绩确定性不断增强,ST大集也有望实现全年扣非净利润等核心指标转正,加之引战进程加速,ST大集或将彻底摘帽,走出退市阴霾。
 
总结:“惊魂19天”打赢“保壳战”
 
截至2022年2季度,ST大集评级为B+,公司健康水平一般,近十年来内在价值和市值双双上涨,公司市值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值变动。
从市值来看,随着海航集团陷入危机,旗下上市公司也难幸免,ST大集的市值跌跌不休,尤其是基本面被挖空后,后续上涨反弹乏力。值得庆幸的是,公司已成功迈过退市风险区,成为A股市场在“水下”19天又重获新生的唯一案例。
从内在价值来看,ST大集彻底沦为了海航系的“棋子”,在短暂的业绩高增后陷入绝境,连年业绩亏损、资金窟窿难补。随着天价重组草草收场,公司经过艰难的重整,如今成功卸下了历史包袱,生产经营基本面回暖,胜利的曙光初现。
总之,多重利好下,ST大集惊险打赢了“保壳战”,股价强势站上1元。然而成功是阶段性的,短期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当务之急仍是尽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主业步入正轨、彻底解决遗留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重塑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