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提升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方法论——新书《市值管理应用—逻辑、路径、实证》出版预告(之四)

新年伊始,龙年元宵节马上到了!恭祝大家龙年吉祥、万事如意!元宵节快乐!
中国资本市场新年前后发生很大变化:2月7日收市后爆出新闻,证监会主席换人,吴清成为第一位证券系统出身的新主席,也是证监会第10任掌门人。

2月8日兔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报收2865.90点,涨幅1.28%,可以看作市场对新主席的欢迎与期待。

春节期间,特别是春节长假临近尾声,市场充满着对换帅之后的建言献策与美好愿望,于是龙年开始连收四阳,分别是上证指数2月19日,收2910.54点,涨1.56%;2月20日收2922.73点,涨0.42%;2月21日收2950.96点,涨0.97%;2月22日收2988.36点,涨1.27%,3000点就在眼前。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的安抚,尚嫌不足的是交易金额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放大。
期间还有报道新主席广开言路,开了系列座谈会向市场人士问计求策,从经济金融证券专家到营业部的普通投资者。这种姿态赢得了好评!于此同时,把好IPO关、严惩财务造假、优化限售股转融通、规范大股东减持、打击量化交易违规做空等也在路上。具体内容涉及发行制度、交易制度、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等方面的设计问题、监管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非一日造成,但人们期待与欢呼新主席带来新气象。

众多问题需要耐心也需要市场各方的切实努力,毕竟多年前4000点是本轮牛市的开端还在耳边!上证指数到4000点或许目前最乐观的人士也不敢想,何况前面还有5178点与6124点两座大山。如果没有内在价值支撑,4000点即便能摸到也将是脉冲式的,内在价值的最醒目的标志就是每股收益的不断提升。

市场上又开始呼唤市值管理,但是市值管理不是市场低迷时的灵丹妙药,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方法论,也即上市公司如何提高每股收益的方法论。有了这种认识,就不会在所谓的估值、所谓的预期上发生困惑。资本市场是给上市公司溢价的场所,如果最终每股收益没有提高,因为发展阶段的高估值、因为创新的高估值、因为流动性的高估值当然就不会持久。所以,说穿了市值管理就是一套方法论与系统工程,一点也不神秘!但是要做好这个系统工程需要知行合一抵住资本市场的种种诱惑着实不易。
 
下面我们来介绍新书《市值管理应用》的两位重量级的作序者以及序言中的精彩片段。读者可以把我们新书介绍之一到之四结合起来看。看出我们的逻辑以及点评嘉宾们的实力。

第一位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宋志平会长。宋会长是我国著名的经营管理专家,还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有实践有理论!曾经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两家央企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在实践中开创了“央企市营”、“三精管理”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声誉卓著。

上市公司资产经营的载体是企业,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溢价与良好表现的基础!因此,宋会长在我们新书《市值管理应用》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资本市场上诚信和资本同样重要。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们以股东资金可靠托管人的身份经营公司。股东即投资者以购买企业一部分的理念与眼光投资股票,持有股票是基于对企业长期业绩表现的期望,即是选择好公司,而不只是谋求短期股票获利。监管者尽最大的力量来制定规则、规范市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欺诈上市、财报造假、内幕交易、大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等现象的发生,进而大大增强市场的可预测性。如此,资本市场生态将得以改善,主流价值观将得以彰显,我们坚信中国资本市场会更加健康地发展。”这是写在去年11月的序言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如今管理层救市或重建资本市场生态的理念影子。
接下来,我们介绍另一位重量级的作序者!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琦伟教授。陈琦伟教授是第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其获著作《国际竞争论》及出版书籍《投资银行学》在学术界影响深远。与此同时,陈琦伟教授还被誉为中国文科教授下海第一人,创办了亚商咨询、亚商投资、亚商资本与亚商集团。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了成绩卓著的广泛实践,也影响了众多的年轻学子走上了资本市场的职业生涯。他还曾担任上海股权投资协会理事长,中国创业资本研究中心主任。他是理论研究与资本市场实践都收获颇丰的知名人士。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话题,陈琦伟教授也几乎是最早提出市值健康概念的人。

他是我们三本书的封面联袂推荐人,这次他更是在序言中提到:“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还差强人意,市场的财富效应不断承压。应该说是资本市场的生态与主流价值观还存在问题。比如是否承认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市值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晴雨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如何平衡?我们每年新增数百家上市公司,但退市的数量还很有限。在财务造假时有发生的同时,惩戒力度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上市公司的高质量主要看什么?应该看市值增长、市值健康,应该看上市公司经营者为全体股东带来的每股收益的增加。市值是全体股东、全体投资者的市值,不是类别股东的财富,这样的价值观的确立,自然会对不顾全体股东利益的无序扩展与无序减持持否定意见。但这一切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四个基石,也即监管层、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含财经媒体、研究机构)、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向成熟市场学习先进经验,也仍然是我们今后的任务。”这些内容都是足有分量的。

熟悉陈琦伟教授的还沿用华师大留下的统一称呼:陈老师!陈老师作为我硕士学位的推荐老师,在序言里还指出:
市值是资本市场的第一指标,现在没有人会否认这一观点。毛勇春作为证券市场最早一批投行从业人员,从2009年起就关注市值与市值管理,并于2012年与2015年先后出版了《市场管理方略—激活需求 创造价值》、《市值管理新论—从定性到定量》,我都受邀作了联袂推荐人。这次他的新著《市值管理应用—逻辑、路径、实证》更是有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团队力量,把市值管理理念、实践从底层逻辑开始到路径选择及方法与工具的运用讲得更加透彻了!市值管理就是股东价值管理,提升全体股东的价值是每个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实践的使命与目的。有了这些内容,这本新著也更加值得借鉴。”看得出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与褒奖。

任何公司登录资本市场,就应该对着市值健康程度问自己在竞争者中的位置、同行业中的位置、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中的位置,这种询问是正确认知的开始,也是市值管理实践与应用的开始,而追求每股收益的提升这种惠及全体股东的市值管理将是每个上市公司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新书《市值管理应用》要告诉每一家上市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