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后增长时代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 ——新书《市值管理应用——逻辑、路径、实证》出版预告(之一)



我们关注市值管理始于2009年,2012年7月根据实践与研究编著了《市值管理方略——激活需求、创造价值》(由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先生作序),2015年11月又根据研究与实践在股灾之后编著了《市值管理新论—从定性到定量》(由证监会原主席周道炯先生作序)。时隔8年,我们的第三本书《市值管理应用——逻辑、路径、实证》又一次进入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出书流程。至此我们已是自市值管理一词在我国资本市场出现后,最专注、专业关注市值管理的机构之一;也是市值管理一词于2014年5月写进“新国九条”后,全国最认真严肃研究与实践市值管理的机构之一。相信了解市值管理来龙去脉的读者朋友,一定知道我所说的两个之一的分量、我们的坚持坚守、甚至某种意义上的低调含蓄。
 
在大家面前是我们绘制的中国资本市场33年的月K线图(上证指数),波澜壮阔的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改革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实践同步!是中国成功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推手,资本市场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33年的资本市场,留下了2007年11月的6124点与2015年6月的5178点两座山峰,至今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方徘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为什么自7.24最高层发声“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之后相关监管与职能部门的一系列措施均收效有限?理性分析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失衡所致(如IPO从最初的1000家耗时10年,到最近的1000家只用了2年多;又比如股票指数大幅波动之后长期低迷,市场财富效应逐渐低落。);是资本市场生态、结构、制度设计及主流价值观并不到位与彰显所致。全球经济进入后增长时代(因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而致的低速发展或成常态,尽管近期数字经济、算力经济似乎有了提振经济发展速度的想象空间。),各类问题通过资本市场集中暴露实属正常,同样看惯了市场因概念、消息而大起大落的投资者与企业的经营者们,似乎还没有定力去从容应对这种因为宏观经济、行业景气较大调整变化后的趋势,这也是呼吁救市者中比较多的希望既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有信心又认为资本市场非常重要就应该让央行及养老基金直接或增加比例入市的原因。
 
每本书都应该有其特殊的价值。我们的第一本书的价值是: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市值的重要性、市值管理的必要性被激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的市值管理同样重要。市值是上市公司价值与股东财富的新标杆。第二本书的价值是:认为众多的市值管理实践需要有科学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就是在倡导什么是健康的、正确的市值管理。这两本书均是在当时的市场上首先提出了上述观点,对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主体在资本市场上重视与实践市值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之后的8年多时间里,我们经历了2015年的杠杆牛破灭的股灾、2018年股权质押平仓式的股灾;积累了为各类公司特别是大型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经验;经历了市场上形形色色真伪市值管理的辩论;开发了作为市值管理系统化、常态化后可运用的工具小程序“市值透视”。特别是与各界的互动交流中获得的启发,这种启发更多地来自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团队及特约研究员们;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教授、专家的合作交流。以上的经历、积累与交流中的收获,使得第三本书在8年之后得以顺利编著完成,而且更有了关于这一话题的广泛性、逻辑性、权威性与恰当性。我们认为可以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对象包括且不限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及重要股东,银行类科技金融公司,第三方评估机构,公私募机构投资者,大型财经媒体,国有控股的PE机构与监管、研究机构。
 
第三本书,是我们关于这一话题的收官之作!于是,我们在新书的第一篇论述了3句话,即:市值是上市公司价值的集中体现;市值持续增长是评价上市公司的最好标准;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3句话花了3章来论述,我们还在第一篇的最后一章,加进了各类主体对市值管理的认识以及对这次救市政策与措施的点评。第一篇是想告诉读者,在进行市值管理实践与应用之前,你应该对底层逻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新书的第二篇即路径推演的4章中,用数理推演证明路径选择的重要性以及结合每个上市公司本身的资源禀赋找到驱动公司市值的因素与变量进行主动管理的可行性。这一篇的核心内容落脚于符合市值规划与市值检测需求的小程序“市值透视”,这本身也是我们谈上市公司评价以及好公司与好股票结合的严谨底层逻辑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展示,更是我们有底气出第3本书的原因所在!在最后一篇即实证交流篇中,我们从市值管理应用的视角剖析了4个具有时代性与影响力的案例。而在最后一章的问答交流中涉及诸如中外市场特征、公司市值分析、投资观念分享的话题。参加审稿的资深专家认为,这一篇或许会是全书的一个亮点。
 
而我作为编著者,认为这本新书的价值在于,通过从市值看价值,我们理直气壮地讲了一些常识性的、符合价值规律的观点,比如上市公司的价值存在于市值之中!为市值管理正了名(本质上是股东价值管理)。更主要地讲了资本市场生态、结构与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性,即:资本市场过去、现在、将来都还会存在欺诈与造假,但市场的主流价值观一定是崇尚公平公开公正基础上的生态平衡,也即如巴菲特所言,公司的经营者CEO们应以股东资金可靠托管人的身份经营公司,股东则以购买企业一部分(看重企业的内在价值)的眼光投资股票!这样的场景是我们所需要与期待的,是以全体股东价值与全体股东利益至上为原则的市值管理应用,这个原则下诞生伟大公司、让公司价值与股东财富共同增长是可预期的!市场中存在的纯技术性的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如此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仍然充满信心。这也是在似乎困难重重、寻求突破的资本市场当下编著新书的充分理由与真实愿望。